所在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北京师范大学李宁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Q1/TOP, IF=9.297)期刊上陆续发表了两篇研究型论文,分别针对中国最关心的粮食和能源问题,完成了未来气候变化直接冲击粮食产量和能源供需进而产生间接经济影响的综合性研究。理论上证明了粮食和能源行业本身受到直接冲击后通过经济系统复杂的产业关联网对其他行业造成间接经济影响的传播机制。在2℃目标下,至本世纪末气候变暖影响我国的粮食单产量和能源需求总量相比2012年变化约为-4%和+188%,二者所造成的负向间接经济影响分别约为GDP2012的3%和8%(GDP2012=538580亿元),其中制造业受到波及的负向间接经济影响最大,贡献度分别为27%和41%。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作为国家人民生活和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其受气候变化的直接影响,更要重视隐藏在产业关联背后的更为严峻的间接经济影响。
全球变暖持续发展。除了要认识到变暖的直接影响外,IPCC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是明确变暖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消耗或收益。全球变暖更是我国面临的一个紧迫挑战,我国受变暖的直接影响显著,且人口众多和经济亟待发展的形势又进一步促进了对粮食和能源需求量的增长。作为人民生活生产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必需品,粮食和能源安全是变暖影响下我国最关心的生命线问题。然而,在经济系统中,行业本身的直接影响会因复杂的产业关联网波及其他行业的生产而造成更严峻的间接经济影响。目前,以气候变暖为诱因对我国的间接经济影响研究明显不足。
本研究通过对投入产出模型(IO)的改进与参数调整,在模型引入气候变暖的直接影响的基础上,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一个行业被直接冲击进而波及其他行业的传播机理,通过行业间供需的依赖关系模拟未来变暖可能对我国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程度与路径。
1) 理论方法上完成了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气候变化——直接影响——间接经济影响”的链式综合评估模式的构建,为明确气候变化的经济影响提供了新思路;
2) 研究结果论证了直接影响基于产业间复杂网络关联的波及传导放大机理,定量化的结论揭示了变暖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利影响的严峻程度。
构建温度与产量变化的函数关系模型,以明确未来不同温升对我国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的共识。构建耦合经济发展和气候变暖双因素的能源需求驱动模型,预估未来气候变化情景(CMIP6)和经济发展情景(RCPs)下的温度、GDP和人口对我国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电力)地区级需求量的直接影响。改进自适应区域投入产出(ARIO)模型,评估因粮食产量和能源需求受到直接影响后波及其他地区和行业所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
图1 变暖直接影响我国粮食产量后的间接经济影响(a)及其在部门间的分布(b)
在变暖对我国粮食产量的直接影响下,基于经济部门间的复杂网络关联关系将对直接影响有着显著的放大效应,产生的间接经济影响是直接影响的4.24~5.25倍。我国年均温相比于2012年增加1.5℃,间接经济影响总量将超过2012年我国首都北京的经济总量;在产业关联关系中因粮食产量受到的直接影响波及最大的行业是制造业,制造业受到的间接经济影响占比超过26.58%,其次是农业(10.39%)和建筑业(8.5%)。
图2 变暖直接影响我国能源需求变化后的间接经济影响(a)及其在部门间的分布(b)
在未来气候变暖和人口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下我国能源需求将不断增加,由此基于行业间复杂网络的关联关系将产生负向的间接经济影响。至2100年,能源消费需求相比2012年可能增加1.88倍(SSP126)~1.94倍(SSP585),造成的间接经济影响可能达到2012年GDP的-8.34%(SSP370)~-12.05%(SSP460);低排放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情景(SSP126)比高排放不均衡发展情景(SSP460)下的经济负向影响减小-3.89%。至2100年因需求增加导致作为供给端的能源部门受到正向的间接经济影响,而其他经济部门因仅处于能源需求端将受到负向波及的间接经济影响,其中以制造业对间接经济影响的贡献度最高,约为41.38%,其次是农业(31.79%)。
[1] Huang C F, Li N, Zhang Z T, et al. Assessment of the economic cascading effect on future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Evidence from agricultural direct damage[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0, 276: 1-9.
[2] Huang C F, Zhang Z T, Li N, et al. Estimating economic impacts from future energy demand changes due to climate chang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21, 311: 1-9.
[1] Liu Y, Li N, Zhang Z T, et al. The central trend in crop yields under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A systematic review[J]. 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 2020, 704:1-7.
[2] Huang C F, Li N, Zhang Z T, et al. What is the consensus from multiple conclusions of future crop yield changes affected by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 2020, 17:1-12.
[3] Liu Y, Li N, Zhang Z T, et al. Climate Change Effects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Regional and Sectoral Economic Consequences in China[J]. Earth's Future, 2021,8:1-11.
[4] Zhang Z T, Li N, Xu H, et al. Analysis of the Economic Ripple Effect of the United States on the World due to Future Climate Change[J]. Earth's Future, 2018, 8:828-840.
E-mail:huang_cf@mail.bnu.edu.cn
黄承芳,北京师范大学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自然灾害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自然灾害与气候变化的直接与间接经济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