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科研进展
全球变暖加剧了极端天气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从而引发粮食减产并造成农户收入下降。目前已有大量研究从加强农业田间管理和良种培育等角度提出应对性措施,但鲜有研究从金融工具角度展开可行性分析。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张朝教授团队在地球科学领域国际顶刊Earth’s Future发表研究长文首次探讨了作为金融避险工具的天气指数保险是否能在未来极端热害影响下有效保障农户的经济收益。
研究基于极端热害的定义和1990-2010年的气象均态设计了数千种灾害情景,进而在灾害情景的驱动下通过作物模型MCWLA-Rice和机器学习XGBoost的混合模拟过程得到了国内主要水稻种植区的热害脆弱性曲线,并计算了在CMIP6全球气候模式中三种升温情景(SSP1-2.6,SSP3-7.0和SSP5-8.5)下对应的未来水稻热害单产损失及经济总损失,最后通过对比未来升温情景中应用天气指数保险前后农户收入的变化来分析天气指数保险的经济效益。
研究结果表明水稻的热害脆弱性呈现出明显的地域与种植季度的差异,从而会影响水稻热害致损评估的结果。相比于历史数据,未来水稻单产的热害损失率在SSP1-2.6,SSP3-7.0和SSP5-8.5情景下最大增长幅度分别可达5%、18%和26%;相应地,2021-2100年期间的全研究区水稻总产热害经济损失最高可达4600、10970和15410亿美元。相比于未投保情景,若所有农户均购买天气指数保险并得到100%的热害损失赔付,天气指数保险则可有效提高未来农户的收入水平(增幅13%)并降低收入的不确定性(降幅36%)。但同样值得警惕的是,未来天气指数保险的纯费率也将会水涨船高,从历史时期的5%一路飙升至21世纪末的30%。
本研究首次证实了天气指数保险可有效应对未来极端热害带来的水稻减产风险,为完善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提供了更多的科学依据。但天气指数保险的实际落地应用需多部门协同推进,且保险产品的设计应持续跟进当地的农业种植与气候变化情况进行本地化调整,从而尽可能地发挥最大效益。
文章引用:
Zhang, J., Zhang, Z., Wang, C. Z., Wang, X. H., Zhang, L. L., Ma, X. L., & Tao, F. L. (2022). Weather index insurance can offset heat-induced rice losses under global warming. Earth's Future, 10, e2021EF002534.
https://doi.org/10.1029/2021EF002534